三伏包括初伏,中伏,末伏,是一年最热的一段日子,每年7月中旬到8月中旬左右,30-40天。伏是潜伏的意思。阴阳是天地万物运作的最高法则,三伏天阳气最为旺盛,阴气潜伏不出,人也不宜过度去活动宣泄。
所以重点来啦,敲黑板,这些注意事项记得记在小本本上哦!
三伏酷暑,人体新陈代谢加快;另一方面,人体大量排汗,体内水分流失多,使血液黏度上升,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。所以大家要额外注意,伏天几件事情千万不能做:图片
1.西瓜解暑不宜多吃。预防中暑,是大家首先想到的问题。夏季瓜果众多,特别是西瓜,确能解暑,但不可多食。因其性寒,日常可配些红糖姜茶以平衡其寒性。
2.西洋参是夏天最好的补气药之一,是参中唯一一个不上火、不伤阴。特别是汗出过多,人觉得很疲惫、心慌的时候,适合用西洋参泡茶饮,对苦夏者很有利。
3.不吃冰饮、雪糕,冷粥祛湿挺好。如果怕热,可以喝常温的白开水。如果你能坚持一个三伏天不碰冰饮、雪糕,即使不专门去“冬病夏治”,体内的顽固寒气也能自己好大半。尤其是一到冬天就特别怕冷、手脚冰凉的亲,记住了哦!
4.“冷粥不冰,过伏天”。夏天不宜吃生冷的,但是冷粥来上一碗还是可以的。这个冷粥,不是说加了沙冰的那种,而是经过冷藏之后,恢复到室温稍带凉意的粥。
5.吹干头发再睡。很多人认为,夏天气温高可以不吹干、擦干头发就睡,但实际上这是很不好的习惯。夏天时,人洗澡特别勤。有的人头发湿漉漉的,就坐在空调屋里,甚至头发不吹干就睡觉,导致“湿邪”在不知不觉中入侵身体。所以,夏天也要把头发擦干再入睡。
6.不要对着空调吹。从外面一身汗回来或者在运动后,对着空调使劲吹凉风,湿气会借机顺着张开的汗毛孔进入人体。现在冬天很少见到真正着凉感冒的病人,夏天反而比比皆是,就是因为用空调导致汗液挥发不出来淤积体内。
7.纳凉熬夜是大忌。很多人喜欢熬夜,从中医角度来说,睡眠不足就是脾虚的症状,表明体内湿气过重。三伏这几天应该要补一个午觉,30-60分钟都可以。过了1个小时的午觉,就会影响晚上的睡眠了。
8.久坐不动。夏天动一动就出汗,现代人不像以前爱动,久坐会使人供血不足,加重乏力和肌肉酸痛。夏练三伏,就是告诉我们,夏天不可以完全不动,应该要稍微活动一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