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温易诱发“情绪中暑”
心理学家分析过,人的情绪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。一般来说,低温有利于人的精神稳定,当温度不断上升时,人的情绪也会随之波动。当温度超过35,日照时间超过12小时,湿度高于80%时,气象条件对人体下丘脑情绪调节中枢的影响明显增强。人容易情绪失控,记忆力下降,小摩擦会引起大怒,食欲不振。这些在医学上被称为“情绪中暑”,也称为“夏季情绪综合症”,通常表现为情绪烦躁、情绪低落、对任何事情都缺乏兴趣。
“情绪中暑”易发人群
什么原因导致情绪中暑?人体的恒温在37左右。为了维持这个水平,需要将体内新陈代谢产生的热量消散掉。如果外界环境高于35,人会感到很不舒服,人体内的热量难以消散。人会出现焦躁不安、易怒、失忆、行为古怪等现象,容易导致“情绪中暑”。
专家说,在高温下长期工作的人,如建筑工人、钢铁工人、司机等。都容易“情绪中暑”。由于高温下排汗增多,无法及时补充,经常会感到不适。情绪低落等现象;也有长期睡眠不好的人,这些人情绪激动或愤怒;还有一部分白领,因为压力大,长期面对电脑,会很累,睡眠不足,焦虑等等;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患有疾病,对外界环境敏感,在高温天气下容易出现心理烦躁和抑郁。
高温下如何给“心理降温”?
面对高温的再次袭击,如何保持“冷静”的头脑,避免“情绪中暑”?
一、静心养生
“自然淡定淡然”,心态要安静,越热越“淡定”,应该是为了避免不好的刺激。
二、心理纳凉
你可以用“心理暗示”和“心理冷却”的方法来调节自己的情绪,想象自己置身于大自然中,绿树婆娑,春水洗玉,让你感到放松和平静。
三、调整起居,保证充足的睡眠
中午午睡0.5-1小时,因为睡眠与情绪和免疫力密切相关,睡眠不足导致抵抗力差。
四、注意饮食调整理
应该清淡多样,多吃营养丰富的水果和蛋白质,适当吃生姜、洋葱、大蒜和醋,既能杀菌防病,又能健脾开胃。
在工作生活中,要注意“冷却”自己的情绪,保持稳定的心态,多休息,多做自我心理调节,多培养乐观情绪,宽容大度地度过夏秋交替的季节。
高温天气里的心理调适应还可参照以下三个原则:
工作有计划,生活有节奏
热天要适应夏天白天长晚上短的特点,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计划和生活节奏,适当放慢速度,留些余地。每天每月按照明确的安排,心平气和有计划的工作,可以缓解焦虑。在生活中,我们应该定期起床,尤其是好好午睡,以确保充足的睡眠,这可以提高心理对外界变化的适应能力。业余时间听听音乐,想想美好的事情,或者去公园散步,去郊游,尽可能的放松身心。
恬淡静养,处事泰然
炎热的夏天,我们要禁欲,要善于知足,要保持乐观的心情,这样知足的人永远快乐。与人交谈时,自觉放慢语速,尽量做到“冷静”,不要让自己过于激动。在夏季,除了日常生活中适应自然、防暑降温外,“安心”也是抵御热浪的重要方式。人们早就说过“心凉自然”。现代研究还发现,当人们保持安静时,体内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明显减少,从而基础代谢减慢,出汗等现象引起的“热感觉”也会减轻。所以,天气越热,越需要“安静”。
多点幽默,笑口常开
幽默是心理防御的高级形式。幽默可以解决困难,转移内心的不快,可以保持心理平衡。怎样才能保持幽默?关键是要以幽默的态度对待生活,善于从中寻找快乐。俗话说:“微笑,少十年;愁一愁,白头”。笑可以促进血液循环,锻炼全身肌肉,产生深呼吸效果,从而增加血液中的含氧量。同时,笑可以锻炼心肺功能,增加消化液的分泌,增强消化功能,刺激各种激素的分泌。促进新陈代谢。此外,笑还能振奋精神,消除烦恼,让人放松。所以,经常微笑可以被视为延年益寿的良药。